中新經緯10月29日電 (周奕航)近期,私募行業知名投資人林園旗下多只產品業績波動引起市場關注。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,林園旗下在管產品數量超240只,私募管理規模在百億元以上。
如何看待公司旗下私募基金收益出現回撤?投資組合是否會隨著市場變化而調整?哪些行業更具前景?圍繞這些問題,近日,中新經緯專訪了深圳市林園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林園。他指出,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,公司旗下產品收益在可控范圍內,并不會影響他對長期價值投資的信心。

以下對話,略有編輯:
中新經緯:如何看待今年以來A股市場的表現?
林園:A股經過前兩年的調整,無論時間還是空間都差不多了。今年以來,指數整體呈現平穩向上的態勢,但行情主要是結構性的,熱點集中在一些新興產業的小市值公司,大市值股票相對較弱。我認為,現在A股的估值并不貴,從價值角度看具備投資價值。當前真正應該考慮的是機會,而不是擔心風險。
中新經緯:今年以來公司旗下的部分產品業績跑輸滬深300指數,你如何看待這一個階段的業績表現?
林園:目前我們的產品表現,放在當前市場里看很正常,也在我們的預料和可控范圍之內。我們始終堅持長期投資,選擇的標的是市場“最好”的資產。既然選擇的是這類資產,長期持有便是最佳策略。因此,在持有期間,它們出現下跌或者不漲,都是很正常的。
中新經緯:你如何定義市場“最好”的資產?
林園:核心就是壟斷性和稀缺性。
所謂“壟斷性”,指的是生意模式難以被替代,或者產品沒有真正的競爭對手。我們做投資,始終是把行業的未來前景,和公司的稀缺性、壟斷性結合起來看。其中,“壟斷性”是我永恒不變的投資思路,我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:投資就是投“壟斷性”。
所有風險,歸根結底都來自競爭。你今天看著不稀缺的東西,明天就可能被大量生產出來,變得不值錢。所以我們必須把稀缺性放在首位,從這個標準出發,我們選擇的每一個標的,都經過了嚴格的篩選。
所以我常說,我們投資的是全球最好的資產。很多人問我,為什么幾十年過去了,來來往往那么多人,我還在這個市場?這絕不是運氣,而是因為我們投資的標的,必須滿足一個條件:長期來看,它一定會越來越好。我們投資的是企業本身,不是炒作市場。投機市場是“漲多了就跌,跌多了就漲”,那是永恒的規律。有些公司為什么今天好,明天就不行了?而我們能一直存在,就是因為我們不投那些看不準、看不懂的資產,這讓我們避免了致命的錯誤。別人說“失敗是成功之母”,我不同意這個觀點。我堅信,我接下來還會一直在。
除了“壟斷性”,我們還看重企業的財務狀況。我們投資的企業,負債率都極低,甚至沒有負債,這是我把握的一個核心問題。說白了,就是“無債一身輕”。
我對“負債”的理解,不光是財務賬面上借了多少錢,我還有自己一個“土辦法”:我把“人工”也看作一種負債。放眼全球,過去倒下的巨無霸企業,很多都是因為人工太貴、負擔太重。一旦行業不行了,龐大的員工隊伍就成了甩不掉的“包袱”,想清算也沒辦法,表面上人還在,但那背后都是實實在在的成本。
所以,在我的投資框架里,我不怕買的公司市值暫時變小,也不怕在市場里它跌別人漲,我最怕的,是這個企業沒了,這才是最致命的風險。
中新經緯:你的投資組合是否會隨著市場變化而調整?
林園:我們的投資組合確實會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而出現階段性調整。如果市場對一家公司產品的依賴度降低,或者需求根本性地減少了,我們才會考慮調整。但除此之外,我們的核心理念是“買了就不賣”。我們投資的是企業本身,除非企業的基本面發生根本性改變,否則我們不會輕易調整。我們所選擇的,都是那些能經得起時間考驗的行業和公司。
中新經緯:你為什么特別看好消費和醫藥板塊?
林園:我們長期聚焦于“嘴巴”相關的消費行業,過去百年的歷史證明,它們是貢獻了絕大部分工業利潤的“常青樹”。而醫藥板塊,我們看好的是其確定的未來。未來20年,中國的老年人口將大幅增長,這將帶來醫藥需求的爆發式增長。當前消費賽道和醫藥賽道的估值處于低位,其中醫藥股的市值與國際同行相比差距巨大,我可以肯定地說,未來出現萬億市值的中國醫藥企業是必然的。
中新經緯:你如何看待人工智能、機器人等熱門賽道?如果未來這些行業出現了更清晰的盈利模式,你是否會考慮擴展投資領域?
林園:這些方向肯定是對的,市場空間也很大,但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。它們變化太快、競爭過于激烈,很難形成我們投資所要求的壟斷格局。我的投資核心是“保本”,不參與自己看不懂、變化太快的行業。
擴展領域的可能性很小,因為這并非我的能力圈。我投資的第一要義是控制風險,要在市場里長期生存。這些新興領域雖然需求存在,但技術迭代太快,產品能夠被大規模重復生產,任何企業都面臨激烈競爭。
隨著智能制造業的發展,現在生產效率大幅提升,機器可以不知疲倦地批量生產。我參觀過很多無人工廠,甚至連燈都不需要開。我判斷,可能在未來10-15年內,包括日用品、汽車、電子產品在內的很多商品,質量都會趨于同質化。當所有產品都能達到相同標準時,品牌的溢價能力就會減弱。
在這些領域里,我看不到真正的稀缺性。最終哪家企業能夠勝出,存在很大不確定性。正因為誰都可以參與生產,競爭會持續存在。這是我們對這些新興賽道的思考。
中新經緯:公司旗下部分產品是否會出現清盤風險?
林園:我們目前的產品不存在因凈值觸及止損線而被清盤的風險。公司旗下產品清盤只可能發生在兩種情況下:一是產品合同自然到期;二是因監管規則變化導致的清盤,《私募證券投資基金運作指引》要求,在停止申購后連續120個交易日基金資產凈值仍低于500萬元的,應當進入清算程序,我們會按規定執行。
目前,公司沒有即將到期的產品需要清盤。我們的產品以內部資金運作為主,外來投資者占比不到20%,投資者結構非常穩定,不會因為短期贖回產生流動性壓力。
中新經緯:你曾預判今年70%的人跑不贏滬深300,為什么?
林園:因為這輪行情的熱點主要在中小市值股票上,而能準確把握這類機會的資金和投資者畢竟是少數。對普通投資者來說,最重要的不是追逐熱點,而是保住本金。盲目跟風炒作那些概念,容易事與愿違。
中新經緯:未來3—5年,你認為A股最大的結構性機會在哪里?
林園:我認為未來最大的機會將出現在大市值公司。這背后有兩個核心支撐:一是中國經濟的整體發展趨勢,二是這些公司目前正處于估值低位。
跌多了就要漲,漲多了就要跌。當前中小市值公司更受關注,但這種狀況會發生轉變。大公司擁有更強的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。雖然現階段市場熱點不在它們身上,但我相信行情會輪動,這些真正具備持續賺錢能力的大市值公司最終會迎來爆發。
(更多報道線索,請聯系本文作者周奕航:zhouyihang@chinanews.com.cn)(中新經緯APP)
(文中觀點僅供參考,不構成投資建議,投資有風險,入市需謹慎。)
中新經緯版權所有,未經書面授權,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、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。
責任編輯:羅琨 李中元
本網站所刊載信息,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。 刊用本網站稿件,務經書面授權。
未經授權禁止轉載、摘編、復制及建立鏡像,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。
[京B2-20230170] [京ICP備17012796號-1]
[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20005] [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:京(2022)0000107]
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18513525309 報料郵箱(可文字、音視頻):zhongxinjingwei@chinanews.com.cn
Copyright ©2017-2025 jwview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
北京中新經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